被封禁长达两百多年的“圣地”,到底潜藏着怎样的秘密?

发布日期:2025-04-15 14:00    点击次数:52

原创:碣石樵子;首发:今日头条

长白山一直被满洲统治者视为“圣地”,自顺治朝开始更是对其实施封禁,直到咸丰朝时才开始解禁,整个封禁时间长达两个世纪。在此期间,长白山几乎与世隔绝,被外界传地神乎其神。那么,清代帝王封禁此山,到底潜藏着怎样的秘密呢?

长白山

大家都知道建州女真的祖先便兴起于长白山,满人将这里视为自己的圣地。不过,尽管清统治重视长白山,从后金政权建立到清军入关前这段,也没有发展到完全封禁,只是曾划定界限,强化管理而已。到顺治朝时,清廷突然宣布对长白山进行封禁,将这座圣山保护起来,除皇室成员和指定人员外,外界一律不得擅自入内。

长久以来,人们都觉得清代统治者这么做,主要是为了保护自己的龙脉,或者是维护自己祖先的圣地。此说固然是具有合理之处,但清代统治者之所以如此劳心费力地将长白山封禁起来,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:他们在文化心理上是自卑的,故而刻意将自己的祖先与长白山联系起来,并禁止外界入内,借此来渲染神圣感和树立文化自信。

展开剩余72%

长白山天池

有趣的一点是,虽然清朝皇帝把长白山视为祖先兴起的圣地,但在清朝初年时,连满洲统治自己对长白山深处到底何景象都并不是特别了解。直到1677年时,康熙帝派出内务大臣武穆纳等人,首次前往长白山考察。这是清军入关后,首次对这座“神秘”大山进行了官方调查。

据记载,这次调查活动前后共历时四个多月,武穆纳等人5月从北京出发,在6月时从西南侧登山,当月抵达山顶,然后下山,到8月时才返回北京。这几位探访长白山的特使,回京后描述了自己的见闻,对长白山顶部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自然资大为赞赏。

康熙画像

得到相关奏报后,康熙帝对长白山大为好奇,进一步强调封禁长白山的重要性,同时网络了一批文人开始将满洲先人与长白山圣地相联系,对自己家族和满洲历史进行了赞誉和讴歌。满洲统治者宣称,爱新觉罗氏为长白山女神所孕育,康熙帝更是将这一传说奉为不容置疑的真理。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在树立文化自信,虽然有刻意捏造的成分,却也使得满洲统治者自己都深信不疑。

在长白山封禁以后,清朝统治者下诏建柳条边,把整个长白山围禁起来,并在周边地区设置围场。另外,清统治者还在长白山设立了祭祖台,一便封神、祭祖。由于路途遥远,舟车劳顿,皇帝难以亲自前往祭拜,故而每年会派内务府大臣及盛京都统赴长白山替皇帝祭拜。

随着清代帝王对长白山的封禁,许多原本在此时世代居住的人们被迫迁徙,更是禁止关内汉人前往,使得长白山逐渐成为了一块“禁地”,变得荒芜起来,但也得以较好地保存了原始风貌。到咸丰朝时,由于关内人地矛盾尖锐,清政府不得不逐渐放宽了禁止汉人出关的禁令,也使得长白山的封禁状态开始被打破。

长白山

值得注意一点的是,虽然清政府对长白山进行封禁,期间也曾有不少人私自前往长白山盗采人参,特别是到清后期,随着国力日益衰微,清政府难以有效遏制盗采行为,也使得这一禁令落实的并不是特别严格。

如今再次回顾清政府封禁长白山的行为,我们不难发现,虽然他们宣扬的是捍卫这块圣地,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却不在于长白山本身:

满洲统治者想利用长白山塑造出一个完美的神话,以便于维护自己的统治。他们将处于相对原始状态的长白山与自己的祖先相联系,设立祭台,举行祭祀,同时又禁止外界入内,从而造成了一种“神圣感”,也为满洲统治者树立了一种“自豪感”。而这,才是他们封禁长白山长达两个世纪的真正原因。

长白山冬景

发布于:天津市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

热点资讯

华西医院连续3年承办“一带一路”国家肝脏微

人民日报客户端四川频道 王明峰 3月30日上午,由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主办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四川省医学科技创新研究会共同承办的“一带一路”国家肝脏微创技术培训项目在四川成都启...

相关资讯